在一般人印象中,行銷人的工作既瑣碎重複又機械簡單,是個憑體力吃飯性質不穩定,隨時準備跳來跳去的不安分群體,其生存現狀與市場環境和公司命運密切相連,常常在無奈中痛苦和歡樂時沉淪,不是嗎?在我們周圍,確實有一部分人,行銷工作僅僅是無奈被動謀生過程的中轉站,真正從本質上去理解行銷的精髓所在,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也不想創造性的根據市場動態變化調整策略,只是機械一味的執行,有時甚至是盲從。一旦工作不順心,就立馬想到下一個港口,於是,跳槽就成為了必然。
這樣下去,很多行銷人在其個人經歷中常常迷失自己。
怎麼辦?行銷人,應該給自己職業生涯做個系統規劃,要從戰略角度認真審視自身角色定位,也許這在目前是個奢侈和幻想。但你想想,年齡不饒人,歲數一大往往與缺少激情活力對等,這雖說不公平,但社會普遍認知是這樣。有人總覺得行銷工作僅僅是解決生存的載體,他們不回考慮到三年五年以後自身成長發展的方向,因而定位的狹隘和角色的脆弱常會制約他們進一步提升。試想,如果你僅僅滿足一個職位,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中仍舊照搬重複以往,或者好高騖遠,自身所負責區域市場尚且疲軟,又想謀求更高發展,諸如此類,面對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格局,面對強手的輩出和激烈的職場競爭,那又該怎麼辦呢。
從長遠角度講,要想在競爭中爭取主動不至於在今後歲月中失落,你必須要經營自己品牌了。
經營自身的品牌?行銷人?是的!因為這是市場多元發展的客觀需求和自身追趕時代潮流所必須建立的信譽平臺,它包括了人品、實力、人脈、資源等多方面社會性元素的組合。
一、戰略規劃,找准定位
行銷工作是個直面競爭深具挑戰性和誘惑力的職業,它不僅磨煉意志,錘煉品質,更主要的是能從中學到經商之道為人之本,這為後繼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行銷人應該具有長遠的目光,不要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滿足自身眼前的一片,想不到未來自身廣闊運作的空間,那樣的話,淘汰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降落到你的身上,因此,進行良好的戰略規劃,找准定位應該從現在而不是今後開始。
二、培養人脈資源,在行業中發出聲音
一項事業成功靠單槍匹馬,單打獨鬥時絕對成不了氣候的,它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團隊的力量,同時,在社會上要善於結朋交友,積累起豐富的人脈資源。我們現在正處於開放時代,資訊流、文化流不斷刺激著我們敏感與求新的本能,我們要善於主動出擊,有意識的在行業領域出席會議,開展活動與人結交中獲得多樣化收穫。一個人只有擁有廣泛而深厚的人脈,在社交場合等多種舞臺盡一切可能表達自身看法,大膽闡述觀點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彰顯優勢,突出自身的影響。
三、與高手過招、合作
市場經濟活躍造就了行銷人施展發揮的空間,要想擁有良好的個人品牌效應,除了自身一定實力外,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他們帶有個性魅力的品格精神,善於從他們為人處世中找尋值得借鑒和吸取的東西,從而啟動自身的能力,那樣才能胸襟開闊、視野博大。作為行銷人,不能滿足於在自身小圈子中拉幫結派,而應與行業內知名高手、實戰專家交流、溝通,雙方知識互補,資源分享,通過良好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彼此的瞭解,與業內著名人士過招交流,你才能真正學到真實本領,同時借助他們的知名度和影響進一步延伸自身的品牌效應,要記住,通過與名人名家的合作,往往能短時間內吸取眼球,引發關注,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記得1997年美國學者MichaelGoldhaber在一篇題為《注意力購買者》的文章中這樣寫到,“獲得注意力就是獲得一種持久的財富。在資訊爆炸的新經濟下,這種形式的財富使你在獲取任何東西時處於優先位置。因此,注意力本身就是財富。”
四、儀錶精神,談吐得體
市場是有人組成的,因而與人打交道貫穿整個行銷過程始終。作為行銷人,出門辦事,對外交流要有意識進行自我形象包裝。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自信的風範常常能給人帶來深刻印象。因此服飾打扮、談吐舉止往往代表了個人修養,要想不被人輕視和忽略,樹立個人品牌首先從現在開始要注意自身形象。
資料來源:銘萬網
- Sep 14 Fri 2007 08:41
你就是自己的品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